顯微鏡用相機:如何實現廣泛應用

由 TIS Marketing 於 2016年8月17日 發表。

本篇原稿發佈於 2016 年 1 月的 Mikroskopie,這篇文章是由 J. PiperM. Torzewski撰寫。 原文是由 Ken Liao 分篇翻譯成中文: 1234567891011

如何在技術上實現廣泛應用

相機前方的那個明顯小孔徑讓人想起人類收縮的瞳孔或針孔攝影機的孔徑。我們也可在這相機內,孔徑後方發現搭載自動對焦的變焦透鏡系統。製造商表示,透鏡系統的焦距在一倍變焦範圍內可達5.3 mm,與 35mm 的小格式影像(AOV: 64°)相符。這樣的光學構造(最小入射曈和最短焦距),加上極小型的感光元件,提供最大化的景深效果。藉由鬆開六角螺釘,內建目鏡就可在攝像管內適當地調整,確保成像區域的影像不會產生暈影,且讓目鏡視點可與內建光學系統的出射曈一樣準確。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一般來說僅需將目鏡往最低位置拉大約 1cm 就夠了。

顯微鏡配有可安裝 30mm 光學設備的管子,所以製造商相機內附的目鏡和相機組件就可替代現有目鏡。但如果顯微鏡的目鏡直徑較小,那現有顯微鏡用相機內附的目鏡就無法使用。相機在這種形況下通常會進行調整,以便可以使用在顯微鏡上。為此,內附目鏡會先從相機內拆出,然後沒有鏡頭的攝像管就會被直接嵌在顯微鏡原有的目鏡,或直接插進顯微鏡的目鏡頭內。如果需要,也可先將紙張包覆在顯微鏡的目鏡頭,攝像管就可牢固地插入顯微鏡目鏡,並避免轴向偏差或傾斜的產生(請見範例─圖 3)。

圖 3:適用於小型標準直徑(23.2 mm)的目鏡管。目鏡頭以紙捲包覆(左圖)。攝像管插入顯微鏡原有目鏡頭內(右圖)。

如果目鏡的外圈直徑比攝像管的內圈直徑(33 mm)大,攝像管需被移除。在這種情況下,相機機身就須直接插入顯微鏡目鏡或架在顯微鏡目鏡上(需考慮與出射曈相對的適當距離)。如果必要,用戶也可依照適合裝置的規格自行製作連接管,因為製造商目前只供應上述攝像管和目鏡。

如果是使用三目顯微鏡(C-mount接口),就可使用內附的C-mount轉換器。如此一來,相機、攝像管和目鏡就可以牢固地嵌入顯微鏡的C-mount端口。